1970年,开国中将谭甫仁家中遇刺,为何不久后保卫科科长选择自缢

2022-08-02 14:17:55

华人生活手册 https://84361749.com

1970年12月17日夜,军区党委办公室秘书邹贤玉突然接到一个电话。

打电话的人是开国中将谭甫仁的警卫小李,当时他语无伦次,慌乱不已,却说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:谭将军被人枪杀了!

和平年代,共和国开国中将竟然会在守备森严的军区大院内遇害,简直骇人听闻。

这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军职务最高的干部首次遇害,邹贤玉深感事态严重,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,并通知相关人员到场。

很快,周总理也知晓了情况,当即指示:务必尽全力抢救伤者,成立专案组尽快找出真凶,并特意嘱咐办案人员要注意军区内部。

然而,当调查人员真正介入案件后,才发现案情看似明朗,背后却盘根错节,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存在。

凌晨枪声

1970年12月17日凌晨5点,宁静的昆明军区大院32号楼突然响起了枪声。

片刻之后,住在42号院的,谭甫仁秘书王克学在酣睡中被电话铃声吵醒。

“王主任,谭将军家里出事了,赶快去!”军区党委办公室秘书邹贤玉焦急地说道。

王克学一惊,赶忙穿衣下床,一路小跑就到了32号院,两个院子本身就隔一堵墙。

此时,32号院子里安静地有点吓人,王克学轻轻推开谭将军客厅的大门,一股血腥气扑面而来,低头一看,地上仰面躺在血泊里的人正是谭将军。

“谭将军!谭将军!”王克学大声喊着,可是谭将军没有一点回应,王克学又回头朝门外喊道:“快来车啊!快救人!”

与此同时,谭将军的司机鲍师傅也正好急急忙忙跑进来,身后还跟着两个人,车也是刚到,几个人赶紧合伙将谭将军抬到了车上。

正要发车走时,突然听到楼上有人大喊:“等一下,夫人也要送医!”可当时车子已坐满,王克学立刻安排他们坐下一辆。

事后才知,谭将军遇害当天,夫人王里岩也遭到了枪杀,两眉之间正中一弹,凶手是近距离射击,枪法准、狠且直击要害,根本没给他们生还的机会。

尽管当天军区总医院竭尽全力去抢救,可仍然回天乏术,下午4时,抢救停止,谭将军夫妻双双离世。

谁能想到,大半生征战沙场的将军竟然死在了和平年代凶手的黑枪下!是谁下手如此狠,非要治谭将军一家于死地?又在如此戒备森严的军区大院,连杀两人还能逃窜?

出事后第一时间,作战部副参谋长赵润溥封锁了军区大院,他下令未经批准,任何人不得私自出入大院,并对现场进行了严密保护。

昆明军区副政委周兴直接用内线拨通了周总理的电话,将此事完整汇报总理,周总理听后大为吃惊,当即命令周兴成立专案组严查此案!

专案组成立后对昆明进行了戒严,所有公交车站、火车站一律不准人员随意出入,一场声势浩大的侦察行动开始了。

疑点重重

专案组进入案发现场后发现,当天谭将军遇害时,警卫竟然无一人在场。

打电话报告的警卫员小李就住在客厅斜对面的小屋子里,可是听到枪声后,他非但没有出来,反而躲进了厕所,直到凶手逃跑后他才出来打电话。

而另外两名警卫竟然在门口的警卫室,睡得叫也叫不醒,甚至门口的大狼狗当夜也不知去向。

而真正看到凶手的只有王里岩的妹妹王文莹。

据王文莹讲,当天凌晨5点左右,她突然听到楼上吵闹声很大,姐姐王里岩似乎说了一句:“你怎么现在来了?”随后就是一阵扭打声。

王文莹以为是夫妻二人吵架,正要上去劝,却看见谭将军穿着短裤披着军棉衣就下来了,忙问怎么回事?

却没想到,就在此时,突然有人从身后推开自己,朝着谭将军就是两枪,当时谭将军虽负伤但还能跑,可随后凶手就又补了一枪,谭将军应声倒地,凶手也慌忙翻墙而逃。

王文莹只记得凶手也穿着军装,个子很高也很壮,大圆盘脸,很白,声音略带沙哑。

这个线索非常重要,至少可以判断此人和谭将军夫妻认识。。

紧接着,专案组人员在一个墙根处发现一个白底朝天的纸盒,而凶手在翻墙逃往之时,恰恰一脚踏在了这个纸盒上,于是一枚清晰的鞋底印在了上面。

经检验可以判定:凶手穿了一双解放胶鞋。

这么一来,貌似排查范围立刻缩小不少,但是,要找一个穿着军装和胶鞋的圆脸男人也非易事,至少在部队里大家都是这样的装扮,照这么排查,无疑是大海捞针。

此后,办案人员只能把目标放在凶器上,而散落在案发现场的四个弹壳就成了新的突破口。经检验,凶手用的是一把59式军用手枪。

专案组立刻要求全军内外立刻查验清点各自武器领用情况,并要求特别留意59式军用手枪

情况,就在所有人紧锣密鼓地展开排查活动时,军区保卫部竟然没有对自己保管的枪支进行查验。

直到九天后,保卫部副部长王庆和要用枪,才发现枪不在了,一同消失的还有20颗子弹!

兹事体大,专案组立刻派人调查,可查来查去,保卫处管理枪支的同志一会儿说借出去了,一会儿又说自己没拿保险柜里的枪,连他自己都弄不清楚枪到底哪儿去了,案件又进入了僵局。

专案组立刻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军区辖区内的工作人员、家属,没想到,一个8岁的孩子提供了一个惊人的细节。

锁定真凶

这个孩子名叫马苏红,是军区政治部家属区一位干部的孩子。

据孩子回忆,事发当天,马红苏正在睡觉,突然有人推门进来,开口就问陈汉中科长住哪儿。他迷迷糊糊间回了句在楼上,那人就走了。

马红苏记着来人圆脸、体胖,穿着军装,这正和之前王文莹看到的凶手特征几乎吻合。

随后,陈汉中的妻子也证实了这个说法,称当天确实有人来找过丈夫,只是丈夫去上海出差未归,来人一听不在家便走了。

显然,她们所说的这个人应该就是凶手。并且,马红苏还说那人很面熟,只是一时想不起来是谁。

果然,12月30日,马红苏跟着爸爸再次来到专案组,透漏了一个重大信息:那个人是小伙伴东昆的爸爸。

为了进一步证实马红苏的说法,专案组故意制造了马红苏和那个人见面的机会,没想到,那人一看到马红苏立刻紧张起来,下意识扭头就走!

这让专案组确信此人有重大嫌疑,可也让专案组产生了巨大的疑问。

因为马红苏指认的这个人名叫王自正,正被关在昆明市西坝军区联络部原俘虏管理所接受审查,俘管所戒备森严,他是怎么跑出来杀人的?

为了弄清楚事情真相,专案组决定对俘管所人员进行询问。

有人称案发当天一大早,换班的同志喊王自正起床,却发现他是从外面厕所里出来,更可疑的是。

案发后,王自正精神总是特别紧张,可从报纸上看到谭甫仁将军去世,又竟然古怪地大笑起来,还胡言乱语。

种种迹象表明,王自正有重大嫌疑,专案组当即派了两名同志去了王自正的宿舍,决定批捕审问,并进行指纹比对、胶鞋比对。

却没想到,两名同志刚刚进入王自正的宿舍,说请他去食堂吃饭,话音未落,王自正就突然从被窝里摸出一把59式军用手枪,对着其中一位同志直接开了枪。

事出突然,谁也没有防备,那名同志腹部中弹应声倒下,而王自正则趁乱夺门而逃。

然而,这次他插翅难飞,院子警卫班的战士听到枪声全部围了过来,眼看王自正就要被逮住,却没想到,惊人的一幕发生了。

王自正举枪对着自己的脑袋“砰”地就是一枪,他竟然畏罪自杀了!

第二天,专案组又对王自正的指纹和鞋印与案发现场的指纹、鞋印做了比对,结果确定就是同一人,可是他和谭将军没有直接隶属关系,为何要杀谭将军呢?

在专案组整理王自正的遗物时,才终于发现了端倪。

复仇

王自正的遗物中有一个大笔记本,上面的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,甚至潦草得有些看不清,却完整地记录了他的作案动机和做案对象。

原来王自正原名王志政,河南人,富农出身。

1947年,国民党进入他们所在的县城,他的堂哥曾在国民党的庇护下,残杀过当地一名村委干部,而王自正也参与了这次杀人运动。

没想到,国民党撤后,王自正竟掩埋了自己曾经做过的恶事,混入我军,并很快从一名普通士兵提为干部,甚至成了军区保密局的一员。

正当他顺风顺水,准备要大展宏图之时,他曾经参与杀害村委干部的事情被人抖露了出来,一封检举信直接寄到了昆明军区。

军区政治部对这封检举信非常重视,为了查明真相,对他实行了隔离审查。

可就在隔离审查之前,王自正得到了风声,让妻子赶回老家,和另一个犯罪嫌疑人订立盟约,一口咬定当时枪杀村干部的人早已被正法。

果然,王自正只承认参与此事,却并不承认自己杀过人,并强烈要求组织开坟验尸,如果尸体有两个枪眼,他就认罪。

这个无理要求自然没有得到同意,毕竟尸体已经在地下埋了20多年,又如何去验尸?

此事就这么拖着,一直拖了七个月,眼见自己的案子没有翻身的机会,王自正狠狠地在日记本上写下:我死也要拉几个陪葬的!后面还列了一串人名。

紧接着,他又在最后面歪歪扭扭地写道:与其杀,不如杀谭甫仁,影响会更大,还要杀掉陈汉中(当时他的案子由陈汉中负责)。

王自正甚至提前想好了所有行动路线和出逃方法。

他观察到一个新来的哨兵每次值班都会迟到5分钟,正是利用这五分钟的间隙,他逃出了俘虏所,潜入军区大院。

偷枪对他来说比较容易因为隔离审查之前他在保密局工作,保卫部的枪放在哪儿,他比谁都清楚。

而且,保卫部的铁门此前他多次实验过,只要一块小竹片就能打开。他还把保管枪的密码锁密码写在了笔记本上,以防忘记,

一切预谋就绪,谋杀行动正式开始,他唯一遗憾的是,去杀陈汉中时,陈汉中出差躲过一劫。

借着这本笔记本,根据所掌握的情况,专案组还原了整个作案过程,案件似乎已经真相大白,这就是一起性质恶劣的报复案,人证物证俱在,也该结案了。

可就在此时有人却提出不同意见,说:会不会真正的凶手使用了障眼法,故意用日记将案子引上歧路?自己则逃之夭夭?

却没想到,这一查,又有一人因此案自缢身亡!

愧疚难当

因为此案重大,作为保卫部门难辞其咎,领导从上至下,都是有责任的。其中,保卫科科长景儒林更是深感自己责任重大,郁郁寡欢,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。

尽管大家都知道他并没有失职,也没有包庇王自正,可是他还是自责不已,他不止一次说,凶手是保卫部的人,枪也来自保卫室,谭将军是头号需要保卫的人物,却被轻易枪杀,他根本没脸见人。

1971年,春节刚过,专案组对其他人员也进行了审查,毕竟凶手已经自杀,无法录到口证,很多事情还没有合理的解释。

包括值班警卫为何会大睡不醒,为何贴身警卫第一时间躲进了厕所,枪支丢失时,保卫部的人都在哪儿,王自正怎么进入戒备森严的32号院,一切还仅是推断和猜测。

专案组不仅对涉案的所有人员进行审问,还一起和保卫部人员以及其他被审查对象成立了一个学习班,提高警惕,防止日后此类事件发生。

可就是在这个学习班里,景儒林自怨自责到不能自拔的地步,精神全面崩溃。

就在学习班开班的第二天清早,趁所有人都去食堂吃饭的时候,景儒林自缢身亡了!

他的死,让扑簌迷离的案情变得更加神秘,但经过长达七年多的调查,1978年6月,专案组得出最终结论:

王自正就是本案杀害谭甫仁将军夫妻的凶手,系报复行为,而景儒林的死完全是因为压力太大,和本案无关。

一起震惊新中国的大案就此结案,可是反观整个案情,惋惜谭将军的同时,却也不得不承认,这个案子暴露了当时军队的一些问题。

刚刚步入和平年代的警卫,竟然在听到枪声后,不去挺身而出尽保卫首长的职责,反而躲进了厕所。

王自正本是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,却没想到还能轻易逃出去杀人,可见当时军队的某些方面疏于管理。

此事也给当时的部队敲响了警钟,中央军委严令整改,此后军队风气一片清明。

的确,无论什么年代,人民军队就该随时处于备战状态,警钟长鸣!

作者:维珊

编辑:剩草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西工新闻网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