蔡澜一句“他妈的”,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

2022-12-26 10:22:01

北京国丹白癜风医院

作者|砂洲

来源|国馆(ID:guoguan5000)

1

“别人你管他妈的,你自己的(个性)要出来。”

这是蔡澜当初接受许知远访谈时说过的一句话。

许知远问的是,在这样一个时代,我们如何不在乎他人看法地活着,因为太多东西总是和别人勾连在一起,久而久之,特别累。

他这句话令我想起我刚出来博物馆当实习生时候的事情,当时因为午饭点了一个螺蛳粉,我被身边的同事嘲笑了很久。

一方面是因为螺蛳粉的味道重,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在博物馆这样“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”吃螺蛳粉是很low的表现。

“XXX我跟你讲,你绝对是我们馆光明正大吃螺蛳粉第一人。”当时我的直属上司一边拍着我的肩膀,一边笑嘻嘻地跟我说。

后来这个螺蛳粉事件蔓延了很久,有些老前辈甚至直接就管我叫“螺蛳粉”。

因为吃了一次螺蛳粉,我给这家螺狮粉免费代言了好久。

那一次之后,我再也没有点过螺蛳粉,这么多年来,谈起这件事,我都是把它当一个不堪的回忆来讲。

那种被嘲笑的羞耻,每一次想起都会涌上心头。

直到我看到蔡澜先生的访谈,我突然意识到,那种不堪可能是我自己造成的。

当他人将他们的审美和理念加在我身上的时候,我选择了随大流而走,贬弃了那一口心爱的螺蛳粉。

这种随波而行的现象,如今几乎显现于当下的各个年龄层。

小学生都在比谁会的外语多,谁做奥数题比较厉害,谁的特长较为亮眼,谁会背更牛的唐诗宋词。

我8岁的侄子最近聊天的时候告诉我,他是他们班里唯一一位能够背《春江花月夜》的学生。

言辞里充满了骄傲,当然我知道在这背后,他挨了他爹多少次骂。

后来我跟我哥夸奖侄子,没想到我哥说:“这算个啥,我单位一姐姐的女儿,7岁就能背完《琵琶行》了。”

小孩是这样,成年人更是如此。现当下,职场内卷非常严重。

有多少人下班了之后,看到同事还留在座位上,自己也不敢离开的?就算是根本没有什么工作,也要待上一会儿再走,你问他为什么?

他会告诉你:“大家伙儿可都没走呐。”

这还没完,老人也是这样。

前阵子我娘迷上了瑜伽,起因是身边几个老同事都跟约好了似的,一起开始学瑜伽,所以我娘觉得不学就落伍了,一定得学。

老胳膊老腿,还是摸索着下了个APP拼命练。

最后成功地,拉伤了韧带。

所以,大家发现没有,随大流的现象,在当下普遍得不行。

一开始的动机似乎已经不再重要,只要身边有人“行动了起来”,便推促自己也跟着一起行动,不然就焦虑。

这就是“被裹挟”的生活。

2

蔡澜年轻的时候,没少体验这种“被裹挟”的感觉。

因为他的父亲跟邵逸夫是好朋友,当时又正值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,所以蔡澜顺理成章地进了邵氏电影公司,成为了一名监制。

之后开始流水作业,按照老监制的要求——

演员要选有票房号召的,拍摄周期要尽可能短,票房要越高越好。每天就是在片场听摄影设备咔咔咔的声音。

当时邵氏一年能拍40部电影,蔡澜也成了炙手可热的电影人,但他有自己的心结。

有一回他跟邵逸夫说:“邵先生,我们拍40部片子,有39部卖钱,一部不卖钱(艺术片)行不行?”

精明的邵逸夫自然没有答应。

后来电影市场黯淡之后,为了邵氏的盈利和生计,蔡澜一度还拍了风月片。

很多年之后,他对鲁豫说:“我发现,我其实不喜欢电影。”

并且对这段电影人生涯,他并没有感到很自豪,反而回忆起年轻时候,他只记得当时浓重的忧郁和压抑。

这其实就是“被裹挟”的后果,当一个人不断地被规训,那么渐渐地他就会失去对生活的向往和热情。

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,有一个老囚徒叫布洛克,布洛克在肖申克监狱里待了50年。

好不容易得到了自由,却选择了自杀。

因为久在牢笼里的他,对“自由世界”早已失去了向往,外面的世界对于他来说,没有精彩,只有未知的恐惧。

承受不了这一切的布洛克,终于自缢而亡。

当你沉浸在他人为你架设的“牢笼”里久了,你就是布洛克。

现在,再让我去吃螺蛳粉,实不相瞒,我吃不下。

螺蛳粉还是那些螺狮粉,汤还是热乎乎的,粉依然是那么筋道。

可我却早已顺从他人的观念,把它定义为“不好的东西”。每次闻到,那段不愉快就会瞬间涌上心头,令人很不舒服。

所以,实不相瞒,这5、6年来,我一口螺蛳粉也没吃过。

并且几乎忘了,当年我是那么喜欢嗦粉,每次都要把汤喝个精光,绝不放过每一根粉。

当你决定听从他人的审美来定义自己的喜好时,实际上你已经开始画地为牢。

3

偏偏,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,就是各种告诉你“要如何如何”的声音。

专家建议老年人不要吃高热量食品,建议年轻人多加班增进工作技能,建议情侣之间尽量生二胎;

前辈建议你为人要低调谦逊,不能太张扬,看到领导得学会点头哈腰;

朋友建议你多买点板蓝根,对预防新冠有“妙用”。

女研究生因为留着一头粉色的头发就被网友们网爆。

理由是这“不像好学生的做派”。

papi酱因为孩子随老公的姓氏,被网友们大肆攻击,他们认为一个女性主义者,应该让孩子随自己姓才是“对的”。

“王心凌男孩”们因为跳操引起了热议,有人说“老男人不好好在家带孩子,追什么星”。

你看,这些声音有的温柔,有的暴戾,但相同的是,都要你按照他们的设定来走。其内核,都是在争夺你对生活的掌控权。

人的生活要怎么活,到底该由谁来决定?

4

对这一点,蔡澜先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。

为什么今天这篇文章会屡屡提到蔡澜,因为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观。

中年离开邵氏之后,蔡澜把倪匡和黄霑约到了一起,宣布离开电影界,从此开始了策马的生涯。

他爱吃,于是全世界旅行,到处吃。

从香港的牛杂,吃到潮汕的牛肉丸再吃到日本的螃蟹、泰国的大虾。

吃的时候,该上手时就上手,丝毫不拘泥于各种斯文。

久而久之,有了比较,对吃越来越有追求。

在东南亚吃竹叶饭,因为对方的做法不地道,没有用竹叶包饭,反倒拿了个透明的塑料袋装了一坨白饭就递给蔡澜。

蔡澜接过来后一把丢出去,大骂:“你给一个避孕套给我干什么!”

吃完之后,心满意足便开始打开纸笔写作,写美食评论,后来集结成册,有好几十本,出版商问说蔡先生你这没办法归类,要归在哪里,他说,你就归在“洗手间文学”。

让读者每次上厕所就看一篇,要是哪天吃了川菜,就看两篇。

除了吃,他也爱女人。

所以他一年交一个女朋友,后来许知远问他说,人生有什么遗憾事?

他说:“我有很多女朋友都跑掉了。”

他还爱酒,录节目的时候,经常离不开酒。

有时候早上8点钟就开始喝洋酒,从来不信什么养生。

鲁豫很讶异,怎么一大清早就喝酒。

蔡澜相当淡定:“现在巴黎是晚上。”

中年之后,他不再忧郁了,一边吃一边喝,舒爽得不得了。

真正把生活的决定权,握在了自己的手上,然后便有了快乐。

令人欣喜的是,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。

年过五旬的苏敏阿姨,在近花甲之年,选择了离开家,进行一趟说走就走的旅途。离开了鸡毛琐事和粗鲁的丈夫,沉浸于各种风景之中。

2年之后,她的状态大不相同。

25岁的小伙,辞去原来的公职,前往卡塔尔看世界杯。

23岁的陈学长,收集500个普通人的故事做成音乐,收获了巨大的成功。

我们自己的世界,悲喜自知。

何必依照别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人生?

5

最后,我知道很多人看完这篇文章之后,还是要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去。

还是需要去忍受那种被别人所定义,所绑架的生活。

因为现实里有太多太多的无可奈何,有太多太多的“没有办法”。

很多人或许曾经想过逃离,可犹豫了很久,踟蹰了很久,却迟迟不敢迈出那一步,因为生活并没有那么简单。

这些,我都明白。

只是我们希望各位弯腰前行,是因为背后有重石而不是因为害怕与众不同;是因为生活所迫,而不是失了个性与奔放。

假若有一天,你的忍耐到了临界值,希望真正地随心所欲却仍差临门一脚。

那么,我希望您在那一刻,就想起这篇文章开头,蔡澜先生的那句话——

“别人你管他妈的,你自己的(个性)要出来。”

*本文来源于国馆(ID:guoguan5000):用文化温暖人心,让好书滋养心灵,以好物点缀生活。每天10点,分享有深度的好文,品味有内涵的好书,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。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西工新闻网版权所有